当前位置:首页 > 职场 > 正文

胶樽回收率仅14% 业界倡增加诱因

  • 职场
  • 2025-02-21 18:27:53
  • 991
左图:现时本港的饮品胶樽回收率只有14%。右图:胶樽回收厂回收量不足处理能力两成,要求增加诱因。  政府计划修例,将生产者责任制扩展至塑胶饮料容器、纸包饮品盒等。全港最大的准食品级胶樽回收厂,最大处理量可达全港消费胶樽的一半,每月可处理高达1200吨胶樽,但现时该厂的回收处理量却不足处理能力的两成,厂方认为主因是回收吸引力不够。  回收商希望政府订立清晰法规,建立良好的本地回收网络。\港闻报记者 王亚毛(文、图、摄录) 融媒组(制作)  责任制将覆盖胶樽纸包  政府计划今年第二季提出修例,将生产者责任制扩展至饮品胶樽和纸包饮品盒等,提出分四阶段落实,期望将饮品胶樽、纸包饮品盒的回收率,由现时分别14%及1%,在六至八年后分别提升至75%和50%。饮料生产商在登记后,可以自行回收胶樽或纸包盒,或聘请回收商协助。  位于屯门环保园的塑新生有限公司,是全港首间及唯一的准食品级即弃塑胶回收设施。港闻报记者昨日实地走访回收厂,现场所见,厂方收集胶樽后,处理制成准可食品用级规格的胶樽薄片,再售卖给本地饮品商,自行再造胶樽。  塑新生有限公司总经理Alfred Weston表示,工厂在胶樽方面的最大处理量,可达到全港消费胶樽的一半,每个月最多可处理1200吨胶樽,但现时最大困难是回收量不足,每月处理量不及处理能力的两成。  塑新生表示,工厂现时通过“绿在区区”店舖、RVM回收机、饮料生产商等六个来源收集胶樽,相信回收量不足的主要原因,是回收措施不够吸引,例如并非每个回收点都能提供每个胶樽1毫的回赠。  Alfred Weston表示,扩至饮品胶樽的生产者责任制实施后,当第一阶段回收率提升至30%、第二阶段提升至45%,工厂都有足够的能力负担。他希望政府确保胶樽由合适的回收商处理,并对回收商的业务订立清晰法规,确保有明确监管,帮助建立良好的本地回收商网络。  团体经清洁工收集胶樽  在收集胶樽方面,由饮料制造商及进口商等成立的非牟利团体免“废”畅饮,2022年在天水围推出“天天乐回收”计划,向清洁工友派发胶袋,每个可装约200个饮品胶樽,以每个胶樽1毫计算,每袋可获约20元,通过八达通向工友支付回赠。现时天水围有16个屋苑、3间小学等参与计划,设置共28个回收点,一个屋苑的回收点每日可回收约60公斤胶樽。  该团体项目主任陈宝琼称,2022年10月至去年底,共回收204吨、大约816.5万个胶樽。她期望今年立法后,逐步提高胶樽等的回收量。

有话要说...